close

修行絕不是光靠持咒、誦經、拜佛或禪定,就可以成就的,
如果不能開悟,一切都是白費心力。


開悟什麼?就是要瞭解,不管你是成就無上,成就正等,還是成就正覺,都要從離相起修。

各位同修,大家好!對修行人而言,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是一部非常重要,也非常殊勝的經典,如果想要見性,《金剛經》無異是幫助修行人開悟的最佳寶典。可惜大部份的人都只是很單純的讀誦此經,對於佛到底說了什麼正法、修行人該如何依法禪定、真修實證,卻鮮少有人明瞭。

《金剛經》到底該怎麼讀?除了要明白經文字義,更重要的,還要能夠體會當時世尊弘法的辛苦,如果能以這種感念之心來讀《金剛經》,一定可以得到更多的佛力加被。

佛法無為無相 就在生活之中
禪宗自五祖、六祖開始,就是以《金剛經》印心,而且要求每一位弟子都要如法開悟,如悟修行,因為《金剛經》的主要內容就是要「破相」,要離一切相,不要讓心被外相所擾,要「不取相」、「不住相」。這些相是什麼相?就是一切入世法、人類的習性,包括日常生活的人情事故等等。

簡單的說,就是不要執著於萬法諸相,不但不要住相,更不可在內心生起這些相,要無所住而生其心,生起什麼心?就是本自清淨的本心,當年六祖就是這樣開悟的。如今,我們不妨自問,是否也能和六祖一樣的開悟、成就?

《金剛經》裡的每一句話,都值得讓修行人開悟、成就。在第一分〈法會因由〉中,佛雖然沒有說法,但從佛的日常生活中,我們可以瞭解,對於佛法,佛是如何身體力行的,祂以自身為榜樣,讓弟子也和祂一樣,步行六英里路,到波斯匿城去挨家挨戶的托缽,然後再走回祇樹給孤獨園用餐。這段路途這麼遙遠,來回大概要花費兩個小時,但無論是誰,都不會因為累了或餓了,在中途停下來用餐,一定都是回到精舍以後才吃飯,這是他們外出化緣的規矩。而且佛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尊貴身份,而要求弟子幫祂托缽,祂自己親自進城乞食,吃完飯後也是親自收拾衣缽,然後洗足、鋪座,開始禪坐。

在這一分中,值得一提的是,佛教導弟子們「過午不食」,是因為祇樹給孤獨園距離波斯匿城有六英里路,來回托缽耗時,比方如果早上八點鐘出門,行腳到城裡差不多十點左右,然後開始一家一家的化緣。假如一切順利,回到精舍用餐時,幾乎已經近中午了,接著又要忙著為下一餐出門托缽。於是每天都為了張羅三餐而忙碌,哪裡還有時間禪坐修行呢?所以佛才規定「過午不食」。現代修行人因為環境不同,生活方式也不一樣,因此不必墨守成規。和當年世尊的時代相比,現在的修行人真是太幸福了,更應該要好好精進。

另外,從佛的平凡行為中,我們也可以看出佛是多麼偉大,從佛的謙卑中,可以感受出佛是多麼尊貴,如果你因此而開悟,就會知道佛法其實就在生活之中。

佛以如此尊貴的應化身在娑婆世界裡度化眾生,在祂身上看不出一絲一毫的驕慢心,不像一般凡人,很容易因一點小成就而傲慢,修行馬上就發生偏差。所以,如何判斷一個人的修為,就是看他為人謙不謙卑,就像稻穗一樣,結實越多就越下垂。

從這一分也可以瞭解,世尊的生活都是很有規律的,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,都有一定的安排。若加以推算,世尊此時約已六十歲,身邊的弟子也差不多追隨祂修行三十年了,由此可知,修行是沒有終止的,就像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一樣。

 < 本文摘自禪教會官網:  悟覺妙天禪師每週一開示 >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高雄市禪修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