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佛唯在「修心」

就是修持「精神境界」

亦是「智慧理境」

悟覺妙天禪師  

佛菩薩最根本的精神就是慈悲。菩薩道的修持,必定要由此入道,所謂「同體大悲」,修行人唯有發大悲心,才能與眾生同體、同在。所以菩薩修六度萬行,首先就是修「布施波羅蜜」行。


布施之意,就是「給予」,人心顛倒,習於獲取,不欲付出。菩薩心行,第一就是實踐「給予」的美德。


布施的內涵,佛經分為
一、財布施,、法布施,三、無畏布施
是由淺入深的次第。


財布施,是布施物質,前才是身外之物,但有一時之需;財布施,能解人急難,救身不能救心,煩惱依然。


法布施,是布施真理、智慧,給予煩惱迷惘的眾生一個正確的人生方向,使明白生命的意義與價值,自動發心修行、追求真理。


無畏布施,就是布施信心、愛心。眾生的惑、業、苦,皆出於無明、沒有智慧,因為生死流轉、輪迴多劫,早已迷失本性,離開了佛性之家。所以眾生最大的痛苦,是缺乏安全感,生命沒有保障,因害怕而想佔有什麼保障自己。因畏懼而貪取,因不得而瞋恨、而癡心妄想,種種罪業因果永無止盡。故而菩薩布施無畏,給予信心,有信心就有力量,就能改變命運。信心源於愛心,得到愛心自然感覺受到肯定,便會產生自信,而自動發出力量。


所以,菩薩的心,慈悲愛眾,愛力無限,保護眾生,無有分別,一切利益喜歡與人分享。因此,古今中外的聖賢、菩薩,一定是慈悲精神的徹底實行者。此外,佛不見眾生之過,為有悲憫;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、有求必應。


此文章於1990年三月十五日
悟覺妙天禪師開示於禪心雜誌第八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高雄市禪修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