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這幾週的週一、週三、週六講座提到"十二因緣"

在此簡單摘錄【金剛經第九品:一相無相】

讓師兄姐們複習

但還是建議師兄姐們完整看完金剛經第九品

會更加清楚整個週六講座所說的內容

悟覺妙天禪師  

須菩提,於意云何?阿那含能作是念,我得阿那含果不?須菩提言,不也,世尊,何以故?阿那含名為不來,而實無不來。是故名阿那含。


世尊又問須菩提:「須菩提,你的看法如何?一個已經證到阿羅漢三果『阿那含果』的人,能不能存有『我已經證到了阿那含果』的念頭呢?」


什麼是「阿那含果」?前面提到,斯陀含是聲聞,你們可以聯想到,阿那含就是緣覺,也就是阿羅漢三果。至於阿那含是如何修行證道的?從下面的經文可以得知。

 

須菩提回答:「不可以的,世尊。『阿那含』不應該有這種念頭。」世尊又問:「那是什麼道理呢?」

 

前面說到,「須陀洹」是「入流,而無所入」,「斯陀洹」是「一往來,而實無往來」,這裡說「阿那含」是「不來,而實無不來」,乾脆不來了,而實際上沒有不來。

 

什麼叫「不來」?就是不要再投胎,不要再來人間,不要再「生」了。因為沒有「生」,就沒有「老、病、死」,「無生」就「無滅」,「有生」就「有滅」,所以阿那含是找到了可以不死的原因,那就是不要再「生」,不要再往生,不會再輪迴,完全的解脫。

 

換句話說,就是不再生於六道,也就是修到無生。所以阿羅漢三果「阿那含」是修到無生,既然無生,當然也就無滅。

 

修到阿那含果的人,是很有智慧的,因為他一直在參:「我這樣生生死死,輪迴不已,今天生於人間,然後死了,下輩子不知又會生在六道中的哪一個世界?雖然投胎的外相不同,可能是人,可能是動物,可是都會生死,都會生滅。有沒有什麼辦法,可以讓我這一世來了,就不要再生了呢?」

 

這種修行方式跟修仙道十分相似,仙道有所謂的天仙、金仙、神仙…等,其修行方法就是讓自己不要死,既然色身來到人間,就不要死,於是就拼命的往大自然界去探討,去修行,所以和阿羅漢三果「阿那含」的修行方法一樣。

 

由此可知,證到阿那含果的修行人,首先是想到自己。現在,我們也不妨想想自己,現在我們已經幾十歲了,當我們還沒有來到人間之前,還沒有生下來之前,究竟是在哪裡?在沒有色身的時候,我們的「人」在哪裡?「靈性」又在哪裡?今天我們生而為人,是什麼原因造成的…?就是這樣一直參。

 

我們之所以會投胎為人,就是因為「無明行識」,當一個人無明的時候,就會造業,「行」是造業,「識」是帶著業報的意識,這種累世的記憶就是基因。也就是說,我們會因無明而造作諸業,「識」就是一種意識的結果,我們就是隨著這些業識而輪迴、投胎,流轉於六道。

 

說得更清楚一點,一個人從「無明行識」而「入胎」,也就是「名色」。入了母胎,數月之後,就俱足「六入」-眼耳鼻舌身意,然後十月足胎,就哇哇落地,來到人間,這叫做「觸」,觸地,出生來到人間。

 

一個人出生以後,從「無明」、「行」、「識」,到「名色」、「六入」,十月懷胎以後,「觸地」,然後慢慢長大,感受到很多人間的善惡及人情冷暖,一般說來,剛出生的孩子,大都被照顧得很妥善,備受父親、母親、長輩的喜愛,這是好的感受,當然也有不好的感受,像是受涼、感冒、發燒…等等,這叫做「受」。

 

等到長大以後,就會開始有愛欲之心,喜歡這個,喜歡那個,或是上學以後,愛讀書、愛老師、愛同學、愛自己的父母親…等等,這是「愛」。甚至到長大成人,就會想把所愛之物據為己有,這就是「取」;到了適婚年齡,就與心愛的對象結婚,這也是一種「取」,結婚以後,就「有」下一代,然後又繼續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」,就這樣一直輪迴不已。

 

而修行阿那含的人會這麼想:我不要再生了,從今天開始,我要設法讓這一世成為最後一站,在人間,我修行證道、成就了,就到聖位,就不再輪迴,不再「生」了。

 

當然,你必須先要到聲聞的境界,也就是要能夠脫離「貪嗔痴慢疑」,要完全做到,才能夠超越欲界,進入色界,到無色界,從欲界、色界,到無色界,斯陀含是到色界,阿那含就到無色界了,入於無色界,而脫離無色界,是這樣的修行。

 

而經文中說「名為不來,而實無不來」,實際上沒有不來,其實我都在這裡。也就是說,我已經修到了「無生」,所以「不來」,不用再來人間;由此可見,在人間修行是多麼重要,我們不要再「一往一來」,直接就「實無往來」,想辦法讓自己不要再來人間,直接就在人間成就,進入聖位。將來如果還要再來,就是你的「法身」,因為法身遍諸法界,可以普度眾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高雄市禪修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